婚姻中,伴侣越是贬损你,越说明这些事实真相
图片
之前在深圳跟一位易学老师学习过几年。
我问,经营好婚姻最核心的是什么?
他说,对方着想
两个人相处,如果一旦失去这个原点,那么相互贬损、指责这样的“软暴力”,就会越来越多,比例越来越大,最后导致关系一点点走向恶化。
后来我读到国外的一个研究,也正好印证了老师的说法。
这个研究表明,婚姻氛围总体幸福和谐的关键,是把“消极互动”控制在一定比例。
当“消极互动”的比例高到一定程度,关系就容易进入相互强化的负循环,最后导致关系走向恶化。
01 从来没有“对事不对人”
无论是同事,还是夫妻,和睦相处的前提是彼此对对方有基本的“认可”。
没有基本的“认可”,就没有基本的欣赏和尊重。
一段关系,如果一开始“不认可”的比例过重,两个人大概率就是在本能情绪的驱动下,在各个方面找对方的不是。
然后把“对事不对人”,当成自己发泄不满情绪的借口。
但从来没有“对事不对人”,“对事不对人”的背后其实都是对人有意见。
如果一个人真正认可和尊重你这个人,那么,即使你犯了错,对方的处理方式也一定是理性沟通,相互商量,好好说话。
上来就指责、贬损、打压,不好好说话,最根本的原因,还是对人有相当程度的“不认可”和“有意见”。
带着这种“不认可”的两个人,相处得越久,就越有可能发展成明里暗里相互找茬,相互贬损,相互指责的相处模式。
挑剔、指责、嫌弃的比例越来越大,欣赏、信任、支持的比例越来越小。
最终关系分崩离析。
02 以大部分人的修为和见识,本就很难处理好和别人的关系
在一段访谈中,陈丹青引用了托尔斯泰的一段话:
食欲很难克服,性欲极难克服,虚荣无法克服。
虚荣,展示优越感,是人性中最难以克服的东西。
如果欺负一个人不用付出代价,大部分人都很难控制住通过欺负人、打压人带来获得快感和优越感。
原本一开始朋友之间的“指导”和“帮助”,如果被指导的一方太卑微,而指导的一方本身修为不够,就容易导致所谓的“指导”,渐渐变成充满戾气的打压和指控。
有机会欺负人,而能控制住自己不欺负人的人很少,这需要相当的道德自觉。
对大部分人而言,人性中的这种劣根性和阴暗面,你只要给他机会,他就会肆无忌惮的释放出来。
人很难学会和得到自己没有见过的东西,婚姻也会如此。
很多人,从小到大没有见过美好的婚姻,相反不好的婚姻倒是见了一大堆。
所以默认所有的婚姻(当然也包括他自己的婚姻),就是吵吵闹闹,鸡飞狗跳。
他们很难设想和接受,婚姻关系中,尽然真的可以充满欣赏、信任、尊重、关心和支持。
明明是自己“爱无能”,明明是自己“麻木”,当伴侣要求被欣赏、被关注、被支持的时候,反而被对方指责为“不成熟”、“不懂事”。
他贬损的其实不是你,换另外一个人来,他照样会贬损。
他不光和你搞不好关系,他和其他人也搞不好关系。
因为这就是他当下的修为和见识。
03 别当蠢人、笨人
越无能、愚蠢的人,越喜欢贬损和自己关系亲近的人(包括伴侣、孩子、父母),而对外人笑脸相迎。
因为他默认欺负这些人,自己不用付出任何代价,但欺负外人,会有成本。
你对一段关系的“发心”,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关系的走向和质量。
聪明智慧的人,会把关系往“向善向好”的大方向推。
而蠢人笨人,总喜欢把把伴侣搞得伤痕累累,把自己的生活搞得鸡飞狗跳,危机重重,还自认为没错。
如果想要一段高质量的关系(无论是男女关系,还是朋友关系),你要能付出自己最大的信任、关心和包容。
做不到这样的“起心动念”,就不要怪自己得到的尽是低质量关系。
好的婚姻,不是没有“消极互动”,而是有能让“消极互动”不至于扩大化的“动力”。
这个“动力”,我以为就藏着那位易学老师回答我的那几个字里:为对方着想。
把对方当人,认认真真的把对方当成自己生命里最重要,最需要珍视和保护的人。
关于作者:
211本科,进过工厂,做过销冠(业绩占公司60%)
以《毛选》《原则》《孙子兵法》等10部经典为基础理论创业
文章聚焦两大主题:变强、变富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下一篇:没有了